「常德网」找对象、办婚礼、搞装修、聊育儿、看小说、租房买卖二手房

 
当前位置:首页 >>产品中心 >> 行业资讯

常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社网共建—电力公益超市——石门县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2025年10月16日 05:15
 

社网共建—电力公益超市

——石门县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一、背景缘由

在国家持续推动能源领域改革创新,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村网共建、社网共治、园网共兴”为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服务升级,全力推动城乡供电服务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跃升,精心绘就“满格电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为将这一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与石门县夹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夹山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开展“社网共建”,并试点建设了“社网共建-电力公益超市”,围绕推进乡风文明共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立了“文明实践积分制+公益超市”模式,用“文明”换“积分”,用“积分”换“物资”,通过政企联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社区居民真正成为文明乡风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切实推动了家风、村风、民风改善提升。该项工作先后被新华社、中国网、党建网、华声网、常德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二、成效做法

一是建立“1+1+1”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理念,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与夹山寺社区进一步明确了双方的单边职责与文明共建职责,并明确“社网共建-电力公益超市”由国网湖南电力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会同夹山寺社区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公益超市”的运营管理团队,负责“公益超市”的建设、物资筹集、运营和积分管理。在积分管理推行过程中,摸索出了符合夹山寺社区实际的“1+1+1”工作机制。制定一个制度。依据社区情况制定了《“社网共建-电力公益超市”积分管理制度》,规定了积分评议、积分管理、积分兑现等流程。由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社网共建”驻村联络员共同组成10人左右的积分评议小组,负责积分评议、积分兑换、物资管理等具体事项。积分奖励项目包括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政策支持三类。一类是精神奖励。家庭积分在社区排名靠前的,由社区予以表扬,在“爱网护网先进个人”“好媳妇”“文明卫生户”等评优择优活动中优先考虑。二是物质奖励。社区居民可以根据积分情况,到“电力公益超市”换购等值的生活物资,减少家庭开支。三是政策支持。家庭积分在社区排名靠前且符合条件的家庭优先享受各级、各部门扶持政策。建立一本台账。为330户家庭建立了文明积分台账。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活动、家风乡风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等即可获得积分。奖励积分兑换范围涵盖了“思想文化建设、文明乡社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社民自强自立、爱网护网”等5大类、57项文明风尚行为,同步设置了13类不文明行为扣减分项目。发布一个“红黑”榜单。每户居民的积分按计分周期累计,按季度公布、公示,每户总分由加分项和扣分项组成。在公告栏设立“红榜”和“黑榜”,“红榜”宣传文明实践标杆,“黑榜”曝光不文明行为。

二是强化榜样引领,丰富积分内涵。褒奖志愿服务。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房前屋后净化绿化美化等志愿服务,参加美丽庭院、文明卫生户创建评比,改善社区环境面貌。2023年开展积分兑换以来,群众主动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6处、规整院墙房体13处,评选美丽庭院20个、文明卫生户8户。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夹山寺社区志愿者共同开展慰问空巢老、走访贫困学生等志愿服务活动6次,慰问人员40余人次。推动移风易俗。通过积分兑换活动,倡导文明婚嫁新风,先后挖掘出易双武等红白喜事简办的移风易俗典型,不赈无事酒成为群众共识。选树道德模范。夹山寺社区将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道德模范的评选以及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评选与文明实践积分挂钩,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积极性。一年以来,社区共授予8个家庭“文明家庭”称号。

三是深化政企联动,推动共建互赢。企业主动服务。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围绕农业生产季节特点,全力做好社区供电服务保障,在社区设立网格服务经理座席,主动关注农村排灌、抗旱等重点用电需求,为他们开通“绿色”报装通道,做好春耕春灌、夏种秋收保供电工作。特别是对机井和水泵等农灌设施的老化线路进行专项巡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真正把优质、安全、稳定的电力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在社区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电骡子服务驿站”,为附近村民提供临时休息、电器设备维修、快递临时寄存等公益服务。政企互动促进。与社区共同成立了调解队,对涉及电力的纠纷进行调解,确保涉电矛盾不出村。在文明共建中,制订了重点任务清单,该清单上的任务分为“旗帜领航、乡村振兴、爱网护网”三大类,将“办电便民”“供电可靠”“保电护网”“管电除患”“科学用电”五大文明实践内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通过将“爱网护网”作为积分奖励专项内容纳入积分管理体系,营造了更加融洽的供用电关系,群众在享受便捷供电服务的同时,在电网建设、供电线路维护等工作上给予供电部门更大的帮助。

社网共建推进会议

三、经验启示

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多方协同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社网共建”模式以党建为纽带,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赋能、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将电力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探索出“积分制+公益超市”的文明实践路径,打破了部门壁垒,实现从“政府单向管理”向“多元协同共治”的转变。同时“行业专业优势+基层治理需求”的精准对接模式,为国有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二是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创新构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通过将文明行为量化为可积累、可兑换的积分资产,以市场化思维破解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空泛化”难题。积分体系既涵盖正向激励的“红榜引领”,又设置反向约束的“黑榜警示”,让群众从“被动旁观”转向“主动参与”,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能。通过建立330户家庭数字化积分台账、实施季度动态公示,构建了“行为量化-积分兑换-典型示范”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积分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和定期公示机制,既保障了治理透明度,又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文明创建氛围。这种将传统治理手段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创新,确保了文明实践项目的可持续运营,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来源:常德文明网

编辑:张渝婧